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快讯 > 内容

自觉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自觉性)

综合快讯
导读 怎样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只有自觉主动,否则是无法学好、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的。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
2024-07-15 01:01:28

怎样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只有自觉主动,否则是无法学好、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的。

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和负担,要出自兴趣和需要而学。

如果把学习看成是任务负担,就会感到学习是迫不得已而学的,你就会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要想提高学习自觉性,就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作一种生命、生活的需要,你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

  第二,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你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作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然后制订出周详的计划,实行自我管理,并且要约束自己,严格地执行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第三,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排除外界干扰,抵制各种诱惑。

学习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这样就可以减少各种外界干扰,使你集中注意力学习。

所以在学习时你要劝告旁人不要随意打扰你,不要大声喧闹,你还要把书桌和书本、文具等收拾整齐。

对于各种不利于按计划学习的诱惑,你要勇于抑制自己的欲望。

  第四,防止惰性的侵扰。

人总是有惰性的,你稍不注意,惰性便会发作,使你无法再坚持学习。

所以你要时刻提防惰性的侵人,否则,你就会越来越懒散,以致最终放弃学习。

要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就必须克制惰性的发作。

  提高听课效率的秘诀  成绩优秀的同学有一个体会:抓紧45分钟的课堂听讲,向45分钟要效率。

这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

如果要探索提高课堂听讲效率的秘诀,可概括成以下五个方面供参考:  1.上课前要做好四个准备  一是心理上的准备,就是积极迎接新课,这是搞好课堂学习的内因。

二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主要是通过预习来完成。

三是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如书、笔记本和其他学习用具等。

四是做好身体上的准备,这就要求同学们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开夜车,课间不做剧烈活动等,确保课前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2.要集中精力听讲  首先要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防止出现“分心”现象。

其次,听讲要抓住重点。

有经验的同学特别注意听老师在刚上课和即将下课讲的话。

因为,刚上课时老师讲的话往往是对上节课的总结,或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将下课时老师讲的话,往往是对本节课的总结,或提出课后复习和新课预习的要求。

注意了这些话,听课就有了针对性,复习有了目的,预习也有了目标。

  3.要大胆地发言和质疑  有的同学由于胆怯和好面子,上课很少提出问题,也很少发言。

有问题不提,你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发展;对能回答的问题不积极发言,你就得不到锻炼自己表达能力的机会,不能检阅自己真正的水平,感受不到成功的欣慰。

上课积极发言,大胆质疑是十分重要的。

对老师来说,很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得到学生的响应,对于能在课堂上提出自己见解或对老师的见解置疑的学生,老师通常是十分赞赏的。

  4.要记好笔记  在听课过程中,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和你感到有疑难的问题以及老师在处理某个问题时所用的巧妙方法等简明扼要地记下来,课后稍加整理,便成为课堂笔记。

而有的同学所记的笔记,是把老师在黑板上所书写的内容,不分青红皂白全都记了下来,记这样的笔记,不仅实用价值不大,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听讲。

这种事倍而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5.要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每个同学在听讲过程中都应积极思考,对当堂课所学知识要能大体理解,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要彻底废除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平时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落后学法。

因为这种单纯直接记忆现成结论的听课方法,是无法获取真知的。

  课前预习  有一个学生原来听课吃力,课后要花大量时间去看书,还要不断地求助于老师和同学,做作业的效率也很低,学习成绩一直难以提高,精神压力很大。

不久,老师发现他在学习上有了明显进步,情绪也大有好转。

后来,在他的总结中找到了答案,他说:“二十分钟的课前预习,改变了我学习的被动局面。

  预习是自学的前奏,是一种课前的准备性自学: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预习时,必须自己阅读、查找资料、思索归纳、练习。

预习的意义不只是为了扫除学习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会预习,坚持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养成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的有力措施。

  有的同学认为功课多,时间紧,生怕预习耽误时间,影响听课,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恰恰相反,通过预习,可以使我们抢在时间的前面,由被动变主动,促进课堂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的情况,选择以下几种:了解基本内容的测览式预习;圈点、勾线、批注、摘抄的评点式预习;研讨重点、难点的探讨式预习;试做各种练习的技能训练式预习,等等。

  最常用的预习方法是阅读法,该种预习要求细读深思,对读不懂的地方和思不透的地方,记录在笔记本上,带着这些疑问上课,力争听懂,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排除千扰,全神贯注地所课  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上课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分散精力,上课有时做小动作、玩东西、说话、传纸条,和好朋友挤眉弄眼。

这样不但干扰了周围同学听课,也影响了自己听课。

此外,由于课程多、课时少,老师的讲课方法不大相同,他们讲课速度不同,这样,如果听课时不专心,就会把老师讲的一些知识漏掉,时间长了,前后的知识不连贯、不完整、不系统,考试时必然会漏洞百出。

因此,要提高学习质量,就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全神贯注地听讲,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

  人集中注意一定事物时,大脑皮层就会在相应部分产生一个兴奋中心,这时注意对象提供的信息就能传人这个兴奋中心并对它们进行编码贮存,而其他信息只能处于抑制状态的皮层区域。

如果大脑皮层同时有几个兴奋中心,就会出现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现象,这就是“分心”和“开小差”。

  上课开小差的大体原因是;注意对象太单调;同时存在另一种新异现象;失眠、疲劳、饥饿;对杂七杂八的事情牵肠挂肚  克服的方法:第一,培养学习的兴趣,强化“有意注意”在自己头脑中的地位,提醒自己,不要注意力;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到室外走走,散散步,或做两节徒手操,向远方眺望,消除疲劳。

第二,注视老师。

当你的眼睛漂向窗外,或者在欣赏自己的涂鸦,或者在观看其他的同学时,你就不可能专心听课了。

你的心是跟着你的眼睛走的。

将眼睛盯住教师虽并不能保证你的心也盯住教师所说的内容,但你的眼睛东张西望绝对不是在专心听课。

  听课的要点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要听好课,必须注意两个要点。

  第一、要善于听难点。

知识中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为难点。

每一课都会有一个或几个难点,这是学习中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首先扫除。

有经验的老师,上课时先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化难为易,攻克难关。

这时,学生要善于抓住它,认真听讲,突破难关。

除全班共同的难点之外,每个同学,还会因人而异,各有一定的难点。

这种地方,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听,若稍一疏忽,老师就会一掠而过,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这就要求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听时要专心,听仔细、听明白。

  第二,要善于听重点。

重点就是重要的和主要的知识。

经验的老师,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

每到重要地方,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或放慢速度,重述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等等。

总之,都要用各自的办法予以突出。

善于听课的学生,对于各个老师讲课的风格摸得较清楚,听得轻松、理解透彻。

因而,印象也较深刻。

  有些知识,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更是每个同学须集中全力听的。

要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并进行有效的推理,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中学生学习方法谈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

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

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二、第二层为好学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

  三、第三层为会学,形成学习中的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

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

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良性循环。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

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

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

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个学习要点: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

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

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

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

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

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对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

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

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三种学习精神  一、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  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

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

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

所以,我们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二、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把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

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

”所以,我们主张同学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

  三、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

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

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三条学习原则  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但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

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

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

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

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 受群体因素的影响。

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

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

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

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种学习技能  一、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

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

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

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二、学会快速书写  中学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

比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考试因书写太慢而答不完试卷等,这些现象都与书写技能有关。

可以说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

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同学对此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

当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保证字迹的清楚与规范。

  三、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

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

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

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三种学习能力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

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

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

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

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

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四种思维品质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

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

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l、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

2、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

3、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

2、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按写小论文,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二、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

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

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l、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

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

3、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道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四、创造性  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

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四位良师益友  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代课教师,个少还有三位特殊的“老师”,它们的作用和老师一样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  一、自信 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们不敢碰难题,即便做出答案也总怀疑不正确,更不敢向学习好的同学挑战。

这种自信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学习的进步。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那么,自信就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

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不可阻挡地走向成功。

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二、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

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每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

不仅如此,课本还起着训练同学自学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本,只把课本当做课后练习的习题本的同学是很难学好知识的。

  三、同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

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

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

  四、教师 我们的任课教师是我们学习中的第四位老师。

这并不是轻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指教师没有课本和同学更易接近、更方便。

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是学生学习的外围推动力,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标+计划+行动=成功  古时候有一个财主,找一个部落首领讨要一块土地。

部落首领给他一个标杆,让他把标杆插到一个适当的地方,并答应他说:如果日落之前能返回来,就把首领驻地到标杆之间的土地送给他。

财主因为贪心,走得太远,不但日落之前没有赶回来,而且还累死在半路上。

这个财主有目标、有行动,但因为没有合理的计划,所以失败了。

同学们可以想象,如果这个人不是财主,而是懒汉,懒汉有目标、有计划,就是没有行动,那当然也不会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引出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目标+计划+行动=成功。

目标、计划、行动,对于成功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尤其是从事学习之类的比较繁杂、艰苦的活动,要想获得成功,更需要明确的目标,科学的规划,不折不扣的行动。

  一、目标使你努力有方向,走向目标便是走向成功,达到目标便是获得成功  1.树立学习目标的意义 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有了目标,努力便有了方向。

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精力集中,每天想的、做的基本上都与之所要实现的目标相吻合,避免做无用功。

为了实现目标,他能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求发展的竞技状态,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和工作,能够脱离低级趣味的影响,而且为达到目标能够有所弃,一心向学,因此,能够尽快地实现优势积累。

这就像登泰山一样,漫无目标者是随便走走,一会儿参观岱庙,一会儿选几个美景。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