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快讯 > 内容

葫芦雕刻入门教程(葫芦雕刻)

综合快讯
导读 从雕刻技法的角度去品鉴兰州刻葫芦邱临俊作于二OO九年十二月(此文乃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兰州葫芦艺术区别于我国其它地域葫芦艺术的最...
2024-07-11 22:32:34

从雕刻技法的角度去品鉴兰州刻葫芦邱临俊作于二OO九年十二月(此文乃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兰州葫芦艺术区别于我国其它地域葫芦艺术的最主要一点,就是重于雕刻,用雕刻技法来体现传统书画。

这门技艺自清代萌芽至今已过百年。

起初,工匠们在没去皮的葫芦上用针刻花草,以供自己玩赏。

到民国初年,有几位艺人开始雕刻人物和戏剧脸谱,作为儿童玩具售于街市,此时的作品已经是将葫芦去皮后雕刻的。

时过境迁,目前全甘肃省内葫芦雕刻者人数约300左右,多集中在我省兰州市和临夏州两地,其中农民占总人数的95%以上。

随着艺人们不断地摸索创新,其工艺水平在不断提高,就创作用的工具而言,以最初的只用针刻,发展为现在的用针、刀、针刀并用、甚至使用烙铁等等,他们雕刻用的工具还是以针为主,也有较少数人只用刻刀雕刻,但由于只用刻刀刻不出很精细的图案,故至今使用的人少,未成气候。

除了针和刀以外,还有一种是针刀并用刻法,本文主要谈谈针、刀、针刀并用三种刻法的利弊,以使广大爱好者从技法的角度深入了解兰州刻葫芦艺术。

我们在葫芦上雕刻美妙绝伦的传统书画,是件不容易的事,作画有画法,写字有书法,刻金石有刻法,这么多“法”就是处理细节问题的方法,精湛的刻功能体现无尽变化的细节,有了到位的细节处理才能构筑美的整体,才能产生美感,才能有“韵”,如同写一个汉字,点画细节的精到是写好一个字的前提。

我们判断一件刻葫芦作品的优劣,就要看是刻者是否抓主传统文化的根本,对细节的问题处理的如何,而不是被外在的华丽、工多、内容繁杂、雕刻内容等所迷惑,这也是欣赏葫芦艺术作品的唯一标准。

先说说针,旧时刻葫芦用的针就是平常缝纫、做针线活时用的针,这种针做为最常见的工具,在刻葫芦上一直使用了很多年,到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用,但缝纫用的针硬度小,刻没几下就容易断尖,很费事,老一代的艺人在雕刻前要事先磨好若干个针,以备雕刻时用。

现在用的针都是从五金店买来小麻花钻头,把钻头的平端磨成针的形状,然后进行在葫芦上进行刻划,钻头的材质硬度比缝纫针高,软硬合适,刻划时不易断尖,使用很方便,一个作品下来就磨两三次就行了。

针刻的技法简单,刻者几乎不用专业雕刻的底子,加以时日就能掌握,而且刻的速度快,能出产量,目前市场上很多中底档的葫芦都是用针雕刻的,这也是兰州刻葫芦为什么被叫做“针划葫芦”的原因。

针刻出的线条纤细,可以做到“细如丝”的地步。

但针的表现手法单一,针尖的形状决定了其在线条变化的表现能力有限,比如书法线条要达到古人说的“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的效果,针的刻划是很难办到这点的。

目前针只适合雕刻某些白描(亦称线描)图案和线条变化较少的动物毛发、装饰纹案等,例如,就拿一幅用白描技法画的佛像绘画作品来讲,其画面对线条的走向和弧度要求严格,但单个线条的粗细、枯湿、浓淡等的变化较小,这类图案单用针雕刻是可行的。

但在中国艺术中,白描作品在诠释传统文化元素方面有很大局限性。

在用针雕刻对线条变化有相当复杂要求的传统国画线条时,针刻出的线条就显的十分死板,没有变化,很“匠气”。

如果要刻一幅水墨画,人物或者是山水等等,就先要把原画简化为白描,把很多富有变化的东西转化为单一的线,把构成美的元素“简化”掉了,的这种做法在艺术上是很不可取的,还有,尤其在雕刻中国书法这类极尽变化的线条时,单一用针更是不行,即使用直径不同的钢针刻,只能在线条粗细上有些变化,在刻点画时却不能准确体现笔画的细节,没有细节也就更没有韵味可言了。

所以针刻的缺点就充分的暴露了。

再说说刀,除了用针雕刻葫芦外,还有少数雕刻者们用刻刀雕刻葫芦,作品内容也是以传统国画为主,刻出的线条粗大,水墨意味浓厚。

本地商人们把这类作品叫做“写意风格”,刻刀的雕刻技法就比钢针复杂的多,挑、拉、皴等技法能够表现中国水墨画和书法的韵味,其表现线条变化、画面墨色浓淡等细节的能力基本上和毛笔接近,其技法就和“木雕”中的“刀法”类似。

但这种刻法用在葫芦上也暴露了其弱点:因为在葫芦的表面,一层极薄的硬皮在刻破后露出白色海绵状物质,这个物质很柔软,刻刀无法在这里体现木刻的效果,刻出的总体效果感觉不如在木板上雕刻的好,容易把葫芦搞的比较“脏”。

甘肃刻葫芦的最大特点,就是刻出图案的效果要细腻精致。

然刀刻葫芦的线条粗大,毛糙感强,就失去细的特点,若用刀刻细小的线条就很难,搞微雕基本不可能。

可是,针的细节表现力却有限,雕刻的画面仅限于一些白描作品,针在表现书法、金石印章等的韵味时更显得力不从心。

针的细节处理能力有限,刀刻线条又太粗,如何让针和刀取长补短呢?针刀并用刻法将针和刀的优点进行了互补,仔细观察一下,在兰州老一辈名家的传世葫芦作品中,比如王德山刻的葫芦上可以看到:他试图努力的用针和刀并用的方法来达到毛笔的效果,王德山大师的师傅李文斋先生在创作过程想尽办法,甚至不惜使用一些化学药品来进行刻制。

这些动机在葫芦雕刻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前人由于当时社会种种环境的因素,未能全面吸收正宗木刻、板画、金石等等艺术门类的经验和知识,作品中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针和刀并用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先用钢针打“底稿”,然后用小刻刀(类似木刻刀)进行细节的修饰,以表现“韵味”,这种方法刻出的文字图案线条圆润又不失细节之美,而且可以用运于微雕。

其实 “刀法”古以有之,在刻者具备了书法、金石等艺术的良好素质后,会自然而然的想办法把这些流传了千年的精妙技法用到葫芦上来。

这种刻法比前面所讲的单一用针或刀来的复杂,且难掌握。

但艺术的复杂性决定了制作技法的复杂性,复杂的技巧并不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这点复杂还是必要的!要创造好的艺术品,掌握娴熟的、高超的、多变的制作技巧是必须的,正如王羲之书论所云: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口,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如折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

我们雕刻的线条唯有如此才能给作品以生命,才能在作品中准确充分的表现自己的能力,使作品分格独具,让人百看不厌。

针刀并用刻法能表现所有的传统绘画题材,包括书法、水墨、白描、印章等等,同时且不失甘肃葫芦“细发”的特点。

这将是目前制作“高档”葫芦工艺品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也是我们这一代葫芦雕刻者门必须要继承并发扬的重要方法。

(完)。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