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目蜥蜴科的1属。
体长不超过100毫米。
吻较窄,吻棱不显。
头顶大鳞对称排列,鼓膜大而裸露,背部全为粒鳞,腹鳞比背鳞大,近方形,向腹中线呈斜行排列。
肩前方两侧至腹面有1明显的皮肤褶形成的领围,领围游离缘为较大的鳞片。
指、趾下面被棱鳞,股腹面有股孔。
尾长为体长的1.5倍以上。
已知约5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的温带和暖温带。
中国产9种,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为草原和荒漠的典型动物。
个别种向东南分布到江苏和安徽北部,但不超过长江。
丽斑麻蜥栖息于海拔 250~1250米的草甸、草原、河滩、山坡的乱石草丛中。
以各种昆虫和蛛形类为食。
4月末开始产卵,每产2~4枚,卵径12~14毫米。
7月初至8月底孵出幼蜥,刚孵出时全长17~19毫米。
麻蜥可入药,药名麻蛇子: 【来源】蜥蜴科动物麻蜥,以干燥全体入药。
夏秋捕捉,摔死或开水烫死后晒干或烘干。
有的地方在捕捉后,用白酒喷,死后,置通风处荫干。
【性味归经】咸,寒。
【功能主治】化痰散结,利尿。
用于癫痫,小便不利,气郁结滞;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疮毒。
【用法用量】 0.5~1钱(或1个),焙干研粉服;外用适量,焙干研粉香油调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麻蜥蜴养殖技术: 麻蜥蜴在野外一般生活在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沙土环境中;所以我养麻蜥的环境垫材用的是沙子,高手说土好点,不过我认为用土不好打理,我是个新手,所以还是用的沙子,好收拾。
呵呵!什么垫材都是越厚越好。
然后再在上面放上水盆,躲避穴。
这是最基本的了。
我的环境中还放了一块树皮,它退皮的时候可以更方便点。
水盆我没用太大的,因为我的麻太小了点。
躲避穴我认为最好也不要太大了。
麻蜥蜴的生活习性: 麻蜥在野外是昼行性动物,喜欢在晴天外出活动,阴天少见。
每天活动时间与季节有关,夏季在9:00--17:50,秋季为11:00--16:00。
所以我在养的时候一般白天喂食,上班之前放一只蛐蛐进去。
比针头大的蛐蛐我一天喂一只,如果没吃完我第二天就不再放了。
麻蜥在野外的食物有昆虫纲,蚱蜢、地老虎、粘虫、金针虫、蝼蛄、叶蝉;蛛形纲,多足纲和甲壳纲。
我养的麻一般都是我出去给它抓蛐蛐或蜘蛛吃,实在没空就喂它面包虫。
(麻蜥不喜欢吃太大的食物,最好喂的虫子不要超过它头的大小,它头的一半最好_我个人认为,呵呵!) 麻蜥蜴的繁殖: 5--7月是麻蜥的繁殖季节。
5月中旬可发现其交尾现象,交尾时,雌雄蜥蜴相互走近,然后相互咬紧对方的尾部,转圈奔跑,有时雌体可弯曲成弧形,并咬紧雄体腹面的中部,雌雄体逐渐贴近,进行交尾。
交尾时间可持续30分钟。
6月上旬产卵,卵于地面自然小洞穴和石缝中。
每只成熟雌体常怀卵3-5枚。
卵外被柔软革质卵壳,色乳白,平均大小约为13mm X 7mm,重约0。
8g-09g。
麻蜥用自然温湿度养就可以,就是在冬天没来暖气之前,和停气之后就得加温了,这段时间是最危险的!温度最少要达到25度左右,最低也要在15度以上。
注意壁虎与蜥蜴的区别: 蜥蜴是个统称,它包括壁虎。
就是爬虫动物。
壁虎:爬虫纲-有鳞目-蜥蜴亚目 蜥蜴:(Lizard)蜥蜴属于冷血爬虫类,和它出现在三叠纪时期的早期爬虫类祖先很相似。
大部分是靠产卵繁衍,但有些种类已进化成可直接生出幼小的蜥蜴。
蜥蜴俗称“四足蛇”,有人叫它“蛇舅母”,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
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等等。
壁虎:蜥蜴目的1种,又称守宫。
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
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其中壁虎属约20种,中国产8种,常见的有多疣壁虎、无蹼壁虎、蹼趾壁虎。
壁虎盛产于全世界各温暖地区。
从形状上区别壁虎与蜥蜴: 蜥蜴有鳞,壁虎没有;蜥蜴有眼皮,壁虎没有;蜥蜴有指甲,壁虎没有;蜥蜴不能垂直爬光滑表面,壁虎可以。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