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来讲,就是有两个数据源,最初它们的数据都是一样的。
若一个数据源的数据经过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发生了改变(或者两个数据源的数据都发生了改变),那么为了使两个数据源的数据保持一致,即让一个数据源数据的改变反映到另一个上,就必须进行一个让两个数据源的数据保持一致的操作,这个操作就叫“同步”。
同步操作结束之后,两个设备上的数据就完全一致了,处于“同步”状态。
一般来讲,两个数据源中,一个是服务器端,一个是客户端。
服务器端由于其计算功能和处理功能强大,在同步过程中要比客户端做更多的计算和处理工作。
举例说明,在电脑的Outlook里面存储了很多联系人,另外在手机里面也存储了很多联系人,那么如何使Outlook里面的联系人和手机里面的联系人保持一致呢?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同步”来实现这个目的。
此处由于电脑相对手机来说,计算功能和处理功能强大,因此我们将PC当作服务器端,手机当作客户端。
服务器端(电脑的Outlook)和客户端(手机)第一次同步时,将进行“慢同步”,其过程如下:客户端发出自己的全部联系人给服务器端,服务器将收到的所有联系人同自己的联系人进行比较和分析。
分析结束以后,服务器向客户端发出客户端没有的联系人,这样客户端就有了服务器端有而同步之前自己没有的联系人,而服务器端也将客户端有的而同步之前自己没有的联系人增加进来,这样同步结束之后,两个设备上的联系人信息就完全一致了,处于“同步”状态。
现在Outlook和手机上的联系人信息完全一致,比如各自都有10个客户的联系方式。
用户外出时携带手机,在办公室则使用PC的Outlook。
某一天,用户在外出中对手机上的客户1和客户4的信息进行了修改,返回公司后,又对PC上Outlook的客户2和客户8的信息作了修改,一天工作下来,用户想保持手机和PC上Outlook的客户的联系方式的一致,这个时候只需要执行“自动同步”操作就可达到该目的。
手机只需要把修改过的客户信息(客户1和客户4)发给Outlook,Outlook只需要将修改过的客户信息(客户2和客户8)发给手机,然后各自进行相应的修改就可以了。
这种方式之所以叫做“自动同步”是因为它不像“慢同步”那样需要把所有的信息发送给对方,而只需要将自上次同步以来修改的信息发送给对方就可以了。
如果自上次同步以来,用户对手机和Outlook里面的同一个联系人做了不同更改,那么同步的时候,就会出现冲突,那么如何处理呢。
在同步以前,用户可以预先选择冲突处理策略来解决冲突。
详情请查看: 冲突处理策略。
如果自上次同步以来,由于长时间没有同步或者短时间内某个数据源的数据修改较多导致“修改日志”溢出,那么下一次同步软件就会自动采用“慢同步”。
如果用户不小心删除了A数据源上的全部数据,并希望通过和B数据源的同步来恢复数据的话,用户需要选择“慢同步”,否则可能导致B数据源的部分数据也被删除的后果。
因为在满足“自动同步”的条件下,软件就会错认为用户是希望删除B数据源的对应数据。
因此保险的做法是用户先对B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备份,然后再同步,如果真的出现了B数据源的对应数据被删除的情况,还可以将备份的数据导入B数据源,然后选择“慢同步”来和A数据源同步。
所以平时用户需要注意对各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备份,一旦发生了上述情况,还可以恢复数据。
手机和Outlook可以同步联系人,也可以同步日程。
另外手机除了能和Outlook同步外,还可以和Outlook Express,Notes同步。
参考资料:贰度网络。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