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是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肿块的总称,常见的肾囊肿可分为成人型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和获得性肾囊肿。
成人型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肾脏实质内充满数不清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圆形囊肿,囊内含有液体,小的肉眼看不到,大的可有数厘米,故称之为多囊肾。
表现为夜尿增多、腰痛、高血压等。
尿检有血尿、少量蛋白尿,常会缓慢地发展成为慢性肾衰。
有10%的人伴有肾结石,30%的人伴有多囊肝。
有经验的医生借助B超、静脉肾盂造影可确诊。
单纯性肾囊肿可能是一种先天性异常,是单侧或双侧肾及有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与外界不相通的囊腔,多数是单侧,故称单纯性肾囊肿。
其发病率可随便年龄增长而增高,50岁以上的人做B超,有50%可以发现这种囊肿。
借助B超、CT可确诊。
获得性肾囊肿,主要是因尿毒症或透析治疗后才发生的。
与年龄无关,而同血液透析的时间有关。
肾脏原本没有肾囊肿,据文献报道,透析时间超过3年的,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囊肿。
它的一个肾内至少有4个囊肿,直径多为2~3公分,有些囊肿可以发生感染,甚至癌变, B超或CT检查可确诊。
【发病机理】 单纯性肾囊肿究竟为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尚不明了。
其起源可能与多囊肾相似,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从另一方面说,通过造成肾小管梗阻及局部缺血,可使动物患上单纯性肾囊肿。
这又提示这种病损还可以是后天性的。
随着囊肿的增大,基压迫可损坏肾实质,但还不至于使肾功能受损。
一个孤立囊肿发生的部位可正好压迫到输尿管,从而引起进行性肾积水,这种情形出现后接着可并发感染。
Feiner、Katz和Gallo 1980年注意到后天性肾囊肿疾病常见于长期透析患者。
Kessel和Tynes1981年观察到2例肾囊肿自行消退。
【病理改变】 单纯性肾囊肿常累及肾下极。
出现症状的囊肿其直径平均约为10厘米,但也有少数可大至充满胁腹部。
囊肿内通常含清亮琥珀色囊液。
囊壁很薄,囊肿常呈“蓝色圆顶”状。
偶可见囊壁钙化。
约5%的囊肿含血性囊液,其中半数囊壁上可能有乳头状癌。
单纯性肾囊肿好发于肾脏表面,但也可位于深部。
当一囊肿位于深部时,其囊壁就与肾盂及肾盏的上皮内壁紧连,要将它们分开十分困难,但囊肿并不与肾盂相通。
镜检可发现囊壁有重度的纤维变性及玻璃变性,还可见到钙化区域,邻近肾组织也受压发生纤维变性。
许多发生于儿童的单纯性肾囊肿已有报道,但巨大囊肿还是罕见于儿童。
此时,须先排外癌肿存在的可能。
在尿路造影中,多小房性肾囊肿与肿瘤可相混淆。
超声影象可以确诊,偶需行CT及MRI检查。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