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数码 > 内容

今日消息 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回升至51.7 为2021年6月以来最高

数码
导读   据财新,7月1日发布的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1.7,高于5月3.6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三个月的收缩趋势,重回扩张区间...
2022-07-01 10:00:58

  据财新,7月1日发布的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1.7,高于5月3.6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三个月的收缩趋势,重回扩张区间,并且为2021年6月以来最高。

  相关阅读

  制造业PMI重返荣枯线上 经济全面恢复信号增强

  6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重返荣枯线上。分析认为,6月份我国经济触底反弹,回升态势基本确立。不过也需要看到当前制造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仍接近一半,经济恢复基本面仍需进一步巩固,需要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落实重要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保供稳价,夯实经济回升动力,促进产业链联动回升。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全面升至扩张区间

  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4.7%和54.1%,高于上月0.6、6.9和5.7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国经济总体恢复有所加快。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表示,6月份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近3年同期水平。结合指数水平和走势变化来看,疫情对非制造业的外部影响进一步弱化,非制造业恢复力度明显增强,呈现向常态化回归态势。

  从服务业看,前期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有所回升,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高于65.0%,业务总量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道路运输、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升至临界点以上,业务总量由降转升。

  市场需求和预期方面,服务业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3.7%和61.0%,高于上月10.0和5.8个百分点。赵庆河表示,这表明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服务业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企业信心逐步恢复。

  在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项下,6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6%,比上月上升4.4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

  赵庆河表示,畅通交通物流政策取得实效,建筑业原材料运输不畅得到缓解,有力保障了施工进度。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升5.2个百分点至63.1%,企业对近期行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武威表示,随着制造业的稳定恢复,与生产相关的批发业、道路运输以及金融相关活动也随之稳步恢复。从不同企业类型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在50%以上,且较上月均有明显上升。综合指数变化,投资与消费相关活动均有明显恢复,下半年实现均衡发力可期。

  供需双双回暖带动

  制造业重回扩张区间

  6月份,制造业PMI回升0.6个百分点至50.2%,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

  从分类指数来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临界点。这表明制造业生产加快恢复,市场需求有所改善,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继续收窄,企业用工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回升。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记者表示,6月新订单指数为50.40%,较前值大幅上行2.20个百分点,表明在稳住全国经济大盘,以及宏观政策发力稳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内需出现较大幅度改善。6月新出口订单录得49.50%,较前值大幅上行3.30个百分点,创2021年5月以来新高,预示6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大概率还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郑后成预计,随着国家持续打通物流大通道和微循环,道路交通运输进一步畅通,6月供货商配送时间还将维持在较高位置。

  从行业看,6月份装备制造业PMI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2.2%和52.8%,较上月上升3.3和2.3个百分点,且两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有大幅上升,明显高于制造业整体供需指数上升幅度。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6月份,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较快恢复后,新动能短期内迅速回到快速增长通道,展现出较强的活力。消费品行业也稳定上升。

  红塔证券(601236)研报认为,6月经济迎来疫情之后的全面复苏。可以看到6月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全面回暖,供需两端加快修复,企业预期稳步向好。对于后续经济的修复市场可以更加乐观。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