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一个基本常识,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这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中国人往往在谈论人的本性,这是从人性角度去谈论人这个存在者,而西方哲学说的本质是与现象相对的,是谈论人这个存在者的抽象性最高规定。
本质不等于本性,这是两个概念。
从你对别人的回复中,看得出,你没有接受过哲学教育,建议你从零学起,哲学不是中国人那种随机性的思考,他的每一个概念都是非常严格的,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会产生出专攻语言的哲学家的缘故。
当你没有接受过哲学基础教育时,你在读一些专著的时候是不可能读懂他们在说什么的,理由就是因为,语言太专业,每一个单词都有他特殊的意思。
中国人大多没有这种习惯,概念非常混乱。
人的本质要看我们把人放在怎样的环境和话语下去定义它。
一般人对人的本质的定义都是受到了马克思哲学的影响,他借助现实社会生活或称为社会学意义来定义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符合伦理学的标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定义是有前提和目的的,它虽然揭示了人在社会层次的表达法则,但是它也忽视了人这个单一自我的维度。
正因为此,所以,不同哲学家站在不同的前提和角度下,就出来了很多种说法,有些人把人的本质同人的欲望联系起来,认为人的本质就是无休止的欲望,这类哲学家还不占少数,尤其是非理性派大多这么倾向。
这缘于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是出于个人主义的前提下的。
如果把人和自然联系起来,那么人的本质必然同于自然的本质,但是这必然体现不出人的特殊性。
所以,当我们说人的本质的时候,往往是希望找到人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定义。
我原本对人的本质的定义是--人是超越存在之存在者。
但是这样定义还是稍显抽象了,所以,进一步去思考它,也可以说,人的本质在于以自由精神为核心的能动性活动者。
至于你说的人性问题,我可以更准确的告诉你,人的本性在于蒙昧。
人之初性本眛。
一个人经历了什么样的教育和环境,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正因为人是蒙昧的,才需要启蒙。
通过高等教育,一个人越是有理想就越是渴望超越,他们的价值在于存在者之外,生命被贬低到了很低的地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相反,一个从来就拒绝超越自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乏味人生的人,无论怎么样,都不会理解什么是高雅和精神的事业。
因此,大众和世俗的人性,因为其环境的狭隘,导致其思考狭隘,只见人性之恶,不见人性之善,片面独断,更说明不了哲学思考的全貌。
而真正的哲学家,就在于指明最深层的见解,哲学家的作用在于启蒙大众和世俗。
--以上内容由业余学者提供,自认为比专业学者要专业,你可以不采纳,但是不应该不看,我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回复的,谢谢阅读。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