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十字龙(学名:staurikosaurus)是恐龙总目下的一属恐龙,也是已灭亡的恐龙中的一属。
南十字龙是种小型的兽脚亚目恐龙。
南十字龙生活于三叠纪晚期的巴西。
南十字龙的唯一标本发现于巴西南部南里约格朗德州(rio grande de sul)的圣母玛利亚组地层。
因为被发现的时候是1970年,而当时在南半球的恐龙发现例子极少,因此恐龙的名字便根据只有南半球才可以看见的星座南十字星命名。
南十字龙由当时在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工作的内德·科尔伯特(edwin harris colbert)首次叙述。
南十字龙生活于三叠纪晚期卡尼阶(约2.343亿-2.274亿年前),是已知最古老的恐龙之一,身长2.1米,尾巴的长度约80厘米,体重约30公斤。
虽然它的牙齿和姿态显示它是一个肉食类的恐龙,但是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它是属于蜥脚下目类的恐龙,因为南十字龙的骨骸类似原蜥脚下目。
南十字龙可能代表蜥臀目的祖先到兽脚亚目和蜥脚形亚目的分岐进化的过渡期。
然而另一个在亚利桑那州多色沙漠发现的未命名化石,被认为是种典型原蜥脚下目恐龙,似乎原蜥脚下目是在南十字龙出现前已经演化出来。
新的研究显示南十字龙与近亲始盗龙、艾雷拉龙属于兽脚亚目,而且是在蜥脚下目与兽脚亚目分开演化后,才演化出来。
南十字龙的化石记录极为不完整,只有大部分的脊椎骨、后肢、和大型下颌。
但是,因为化石的年代是在恐龙时代的早期,而且原始,所以大部分的南十字龙特征都得以重建。
譬如南十字龙常被提及的五根手指与五个脚趾,这是一个非常原始的恐龙特征。
自从南十字龙的腿部骨骸被发现后,南十字龙被视为快速奔跑者。
南十字龙只有两个脊椎骨连接骨盆与棘柱,这是一个明显的原始排列方式。
南十字龙的尾巴可能长而细;较晚期的蜥脚下目恐龙,相较于它们的重量,有较大、较短的尾巴。
重建过的下颌骨,显示出滑动的下巴关节,可让下颚前后、左右、上下摆动。
因此,南十字龙能将较小的猎物,沿者小而往后弯曲的牙齿,往喉咙后方推动。
这个特征在当时的兽脚亚目恐龙相当普遍,但在晚期的兽脚亚目恐龙则消失了,被推测是因为它们吞食较小猎物时,已不需要这种方式。
因为目前只有一个南十字龙标本,所以目前仅知普氏南十字龙(staurikosaurus pricei)。
普氏南十字龙是以科尔伯特的古生物学同事llewellyn ivor price为名。
然而,还有其他的南十字龙科恐龙,例如由murray与long在1985年命名的钦迪龙(chindesaurus bryansmalli)。
钦迪龙发现于年代相近的亚利桑那州的和新墨西哥州地层。
这显示南十字龙科在中盘古大陆分布广泛。
http://tech.***.cn/system/2007/11/27/002401454.shtml南十字龙的唯一标本发现于巴西南部南里约格朗德州(rio grande de sul)的圣玛利亚组(santa maria formation)地层[1]。
南十字龙由当时在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工作的内德·科尔伯特(edwin harris colbert)叙述、命名。
模式种是普氏南十字龙(staurikosaurus pricei)。
因为被发现的时候是1970年,而当时在南半球的恐龙发现例子极少,因此恐龙的名字便根据只有南半球才可以看见的南十字星座命名,巴西国旗上也有南十字星座的图案。
种名是以科尔伯特的古生物学同事llewellyn ivor price为名[1]。
因为被发现的时候是1970年,而当时在南半球的恐龙发现例子极少,因此恐龙的名字便根据只有南半球才可以看见的南十字星座命名,巴西国旗上也有南十字星座的图案。
种名是以科尔伯特的古生物学同事llewellyn ivor price为名[1]。
南十字龙的唯一标本发现于巴西南部南里约格朗德州(rio grande de sul)的圣玛利亚组(santa maria formation)地层[1]。
南十字龙由当时在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工作的内德·科尔伯特(edwin harris colbert)叙述、命名。
模式种是普氏南十字龙(staurikosaurus pricei)。
因为被发现的时候是1970年,而当时在南半球的恐龙发现例子极少,因此恐龙的名字便根据只有南半球才可以看见的南十字星座命名,巴西国旗上也有南十字星座的图案。
种名是以科尔伯特的古生物学同事llewellyn ivor price为名[1]。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