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车头条 > 内容

城濮之战简介50字(城濮之战简介)

车头条
导读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夺中原霸权,楚国为阻止晋国南下,便与其邻国曹、卫结盟,作抗晋前哨。周襄王十九年(公元前 634年)冬,楚成王又以...
2024-07-15 12:19:42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夺中原霸权,楚国为阻止晋国南下,便与其邻国曹、卫结盟,作抗晋前哨。

周襄王十九年(公元前 634年)冬,楚成王又以宋背楚从晋为名,联合郑、陈、蔡、许等国出兵进攻宋都商丘。

宋向晋求救,但晋、宋两国之间隔着曹、卫两国,晋文公见楚联军势力强大,怕劳师远征于晋不利,决定先攻弱小的曹、卫两国。

楚国识破了晋国的企图,不为所动,仍继续围攻宋都。

宋再次派人求救。

晋文公为难了,不救,宋晋必绝交,等于放弃求霸;救吧,孤军深入,实无取胜把握;想请齐、秦相助,又怕两国不答应。

后来,晋文公采纳了元帅先轸之谋:让宋贿赂齐、秦,托他们劝楚撤兵,并将曹、卫一部分土地送给宋国,楚见盟国土地被宋占去,必定拒绝齐、秦的调解,这样可以加深齐、秦与楚的矛盾,打消其观望态度,站在晋国一边,同时也可断绝宋国降楚的念头。

后来,如晋所料,果然出现了晋、齐、秦、宋联合对楚的局面。

楚成王深知楚军战线过长,后方空虚,加之现在双方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决定撤兵,自率部分楚军退至申(今河南南阳北),以防秦军袭其后方。

但统帅子玉刚愎自用,不听成王知难而退的告诫,坚决不撤宋围。

成王亦存侥幸取胜心理,又给子玉补充了少量兵力。

子玉为寻找借口与晋决战,提出晋要曹、卫复国才解宋围的要求。

晋文公不好公开拒绝,遂将计就计,私下答应曹、卫复国,但必须以与楚断交为条件,同时扣留楚国使者,以激怒子玉北上决战。

果然,子玉忿而北上,弃宋直扑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东北)的晋军驻地。

晋文公下令全军“退避三舍”(一舍30里) ,以答谢自己过去流亡楚国时受到的礼遇和当时许下的诺言。

这样既可以避开楚军锋芒,又可靠拢齐、秦军队,便于声援。

子玉以为晋军畏惧,率军追至城濮。

两军对垒,晋军分上、中、下三军部署:上军在右,下军在左,中军居中,先轸及晋文公坐镇中军指挥。

楚联军亦按左、中、右三军配置:陈、蔡军编为右军,实力较弱;一部楚军编为左军,战斗力较强;中军为楚军精锐,由子玉指挥。

二十一年四月初二,决战开始。

晋下军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首先向楚右军发起猛攻,陈、蔡军一触即溃,全军瓦解。

这时,晋上军竖起两面大旗,并在阵后扬起尘土,佯装后退。

子玉不察虚实,下令左军追击。

待其突出之时,晋元帅先轸指挥中军向其暴露翼侧攻击,断其退路,晋上军亦回头夹击。

楚左军大部被歼。

子玉见两翼均败,大势已去,急忙下令收兵,退回楚地。

城濮一战终以晋胜楚败而告终。

战后,晋文公被周襄王策命为侯伯,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