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方法1. 朗读教学法2. 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准备1. 熟读课文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2. 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首歌(《归去来》片段)这首歌是电视剧《神雕侠侣》的片尾主题曲《归去来》(学生答)。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杨过和小龙女厌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风血雨,甘愿淡漠人世繁华。
抛开人世的纷纷扰扰,退隐山林,寻一个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小说如此。
生活也如此,1600年前,我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看透黑暗官场。
不满于污浊的世俗社会,毅然拂袖归隐,躬耕田园今天。
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二. 解题1. 作者简介陶潜,又名渊明,字元亮。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
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
称其为“田园诗人”2. 辞赋(幻灯片)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
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
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而辞仍是诗。
重在抒情三. 朗读课文1. 放录音(听朗读的同时提醒学生结合画面加深理解)2.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
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属“辞”体。
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横宇。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按三拍读,如“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在每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3.放录音。
学生跟读四. 研习课文“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做官往往是封建社会士阶层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首选之路,身在仕途的陶渊明为什么却想辞官归去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在此先作提示。
本文写于作者辞官之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归,文中所记叙的归途和归家后的生活都是作者想象的情状1. 男生读第一自然段A.朗读指导:第一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归田之志的诀绝朗读时用升调“胡不归”重读“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一种悔悟和庆幸溢于言外 “悟、知、远、觉”应重读B.思考:a.由何处而归?归向何处?为何要归?(用原文词句作答,“田园将芜”、“心为形役”、“不谏”、“可追”)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
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外补充的这首诗(幻灯片)(学生齐声朗读)陶渊明曾有这样两句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和“池鱼”恰反映出他“心为形役”的痛苦b.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田园将芜”“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责自悔,“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自恕自慰总的心情是“悲——乐”)第一段自责自悔。
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2.女生读第二自然段此段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我们先来捕捉作者的叙事线索(归途——抵家——家中——园中)“舟遥遥以轻颺 。
风飘飘而吹衣”,陶一踏上归途,就露出了欢快之情(速度渐快)“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更表现出他迫切希望回到大自然怀抱的心情,简直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因此到家一看, “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更显得亲切动人这里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系起来。
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高洁、不同流合污的逸士节操的象征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把大自然的景物和自己志节紧密结合起来描写。
写的虽是云和鸟,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云、出岫、鸟、知还”重读。
作者就像出岫的云,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知还的倦鸟。
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在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抚孤松而盘桓”,托物言志。
以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孤松”一词加长音长,重读思考:归途心情如何?初抵家门心情如何?归家后居家生活的心情如何?(用原文词句作答明确:“恨”——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欣”、“奔”——欣喜若狂,“怡”、“傲”、“安”——自安自乐,闲适安娱。
怡然自乐,“盘桓”——流连忘返)作者归家后或自斟自酌,或观树赏菊。
或坐看白云起,或暮候飞鸟还,这样的安闲自在的心境。
在我们初中时学习过的《饮酒》一诗中也有印证(学生齐声背诵)(幻灯片)此诗流露出作者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在作者的想象中,归隐后的家居生活愉悦恬静淡泊自在,那么归后的乡居的生活又将是怎样的呢?3.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归去来兮”。
“息交以绝游” ,作者先重申辞官归田之志;再写与乡里故人的交往之乐;后又写驾巾车孤舟的出游之乐;接着作者出游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铺垫乡间的生活自安自乐。
既有关心粮食和蔬菜的农人的劳作之欢,又有琴棋书画的文人雅士的休闲之乐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有他的《归园田居.其三》为证。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躬耕生活的热爱第二、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
也有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谧而愉悦的应该读得“气满声高”“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作者感叹人生苦短。
那么作者将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呢?4.全班齐声朗读第四自然段此段是作者在感抒情怀,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是作者的隐居心理自白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其他诗文和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补充典故:东晋时局动荡。
仕途险恶,官场政治黑暗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陶渊明为了谋生。
几仕几隐,身陷其中一天,上边派了一个督邮到其所在的彭泽县巡查。
旁边的官吏叫他穿好官服、戴好帽子去谒见,陶为保持高尚的节操,不愿意。
还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弃官归隐。
在弃官之后归隐之前写下了这篇辞41岁的陶渊明并从此诀别官场一个人生活的是否积极,关键看他有没有理想,他的理想怎么样陶渊明青年时候也曾有过“大济天下苍生”的理想和抱负。
他所描写的那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桃花源,正是他政治理想的有力证明,然而现实的黑暗把他的壮志击得粉碎官场的庸俗污浊使他难以保存社会理想和人格价值;田园生活的质朴自由。
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陶渊明以旷达的心境和超然态度对待生死天命,这样的乐观精神从另一层面上说,这也正是他积极人生的表现当然这里边也流露出他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以及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没有自命清高而是直抒胸臆,不可简单肤浅的冠以消极之名)五.胡适曾有这样一首写陶渊明的诗结合我们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作品。
以及大家课外收集到的陶渊明的生平和后人对他的评价,按你自己的理解说说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崇尚自然、淡泊明志、闲适自在、躬耕田园、不流世俗、超然旷达、乐天知命)六.品读课文1.指导背诵技巧:学生根据背诵提纲自由诵读2.放背景音乐,学生在清新淡雅的轻音乐中齐声美读课文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
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田园诗人的形象。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