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体 【注音】:sāo tǐ 先秦文学中的骚体是韵文体裁的一种,得名于屈原的作品《离骚》。
由于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亦可称为“楚辞体”。
由于汉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大人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等作品与《离骚》体裁相类,所以后者亦被称之为“骚体赋”。
这样,“骚体”又包括了与《离骚》形式相近的一些赋。
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
另外,过去有人总结过,“骚”调以虚字为句腰,腰上一字与句末一字平仄相异为谐调,平仄相同为拗调;《九歌》以“兮”字为句腰,句调谐拗亦同。
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
汉以后署名蔡琰的骚体《悲愤诗》后半部分,韩愈的《复志赋》,柳宗元的《惩咎赋》、《闵生赋》等均可归入骚体类。
骚体主要作家:屈原、宋玉、蔡琰。
代表作品有《九歌》、《离骚》等 较之屈原以前的诗歌形式,骚体诗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句式上的突破。
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
这是对四言体的重大突破。
二是章法上的革新。
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或呼告,有发端,有展开,也有回环照应,脉络又是极其分明的。
三是体制上的扩展。
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
而他的《离骚》则长达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补充回答: 赋体 【基本概念】 ★赋体,辞赋学名词。
赋体是指辞赋的体制或体裁,对于辞赋的创作有其相应的创作规范。
辞赋体裁不同,风格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根据辞赋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不同,辞赋的体裁被分为若干种。
★赋体的变化是随着辞赋的发展史而产生和演变的。
屈原的作品《离骚》开启辞赋史的源流,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和演化,已形成了骚体赋、汉大赋、骈体赋、骈文律赋、白话赋等不同的发展时期,辞赋随着体裁的变化而形成了多种风格和多种流派。
【分类解析】 学者将赋体分为四种: 一曰古赋,二曰俳赋,三曰文赋,四曰律赋。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