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症状 本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6岁以上占多数,春秋季节好发。
过敏性紫癫发病前多数有呼吸道感染、发热、头痛、乏力、纳差等前驱症状,少数可有腹痛、腹泻、呕吐、便血等肠胃道疾病。
临床以上以皮肤紫癜最多见,可伴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等器官的症状,因此临床上将过敏性紫癜分为单纯皮肤型、关节型(风湿性紫癜)、胃肠型(腹型紫癜)、肾性及混合型等类型。
(1)单纯皮肤性紫癫:儿童较多见,常突然发病,损害局限于皮肤上,表现为针头至黄豆大的淤点、淤斑。
主要发生于下肢,尤其是双小腿伸侧,面部和躯干甚为少见。
皮疹分批陆续发出,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每批约经2~3周消退,由于反复发作,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
本型一般无全身不适,病情重者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2)关节型紫癫(风湿性紫癜):起病时先有发热、咽痛、乏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尔后皮肤出现紫癫、风团、红斑,甚至有水疮、血疤、坏死或溃疡。
皮损可发生于关节附近,伴关节疼痛是本型的主要特点,病程久者,关节可变形而影响关节功能。
容易受累的关节有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与腕关节等。
此型可在数月至两三年内自愈,但容易复发。
(3)胃肠型紫癫(腹性紫癜):本型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因为除皮肤有紫疫等损害外,还有腹痛症状,所以称为胃肠型紫癫,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隐痛或绞痛,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腹泻以及便血等症状,个别可伴有肠套叠、肠穿孔甚至死亡。
(4)肾型紫癫:小儿如果发生过敏性紫癫常伴有肾脏损害,称为肾型紫癫瞟,常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出现无尿、浮肿、高血压等症状。
患有这一型的过敏性紫癫,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5)混合型:除皮肤紫癜外,其他三型中有两型或两型以上合并存在。
(6)其它:除以上常见类型外,少数本病患者还可因病变累及眼部、脑及脑膜血管,而出现视神经萎缩、虹膜炎、视网膜出血及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体征。
本病的病程平均4 周(1~6 周)。
病程长短与下列因素有关: 急性期的严重程度;重要器官是否受累;是否反复发作;治疗是否及时。
单纯皮肤型者和关节型者病程多较短,约2~3 周;腹型者病程约3~5 周;肾型者病程较长,有时可达4~5 年以上。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依据: 1.有过敏体质或询问病史有较肯定的过敏原引发。
2.有下述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在紫癜发生前1-3周有低热、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2)典型的皮肤紫癜及相应皮损,皮肤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高出皮面及压之不褪色的丘疹样紫癜; (3)病程中可有腹痛或累及关节或肾脏。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可稍高,出血多时可出现贫血,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块收缩试验均正常。
部分患儿毛细血管 脆性试验可阳性,血沉增快,IgA增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尿常规检查如有泌尿道出血或肾炎,则有相应的阳性结果。
4.组织学检查:受累部位皮肤或组织中可看到较匀一的过敏性血管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有大量白细胞浸润,纤维样坏死和红细胞渗出血管外,血管壁可有源性坏死,上皮细胞增殖。
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管炎,冷球蛋白综合征,良性高球蛋白性紫癜、环形毛细血管扩张性紫癜,色素沉着性紫癜性苔癣样皮炎等。
鉴别诊断: 须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一种常见的与免疫相关的出血性疾病。
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根据皮肤紫癜的形态不高出皮肤,分布不对称及血小板计数减少,不难鉴别。
过敏性紫癜皮疹如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或多形性红斑更易区分。
2、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由于胎儿与母亲的血小板抗原不合,导致母体对胎儿血小板抗原产生抗体,再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流内破坏胎儿血小板所致。
新生儿出生时可没有出血症状,但产后几小时内出现全身散在紫癜和紫斑。
严重者可有神经系统症状和呼吸困难。
血小板减少一般在2周内好转,持续时间可达2个月,一般不需要治疗。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
其特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受累的症状等,死亡率可高达54%。
4、败血症 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引起的皮疹与紫癜相似,但本症中毒症状重,白细胞明显增高,刺破皮疹处涂片检菌可为阳性。
5、风湿性关节炎 二者均可有关节肿痛及低热,于紫癜出现前较难鉴别,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出现紫癜,则有助于鉴别。
6、阑尾炎 二者均可出现脐周及右下腹痛伴压痛。
但过敏性紫癜腹肌不紧张,皮肤有紫癜,可予鉴别。
7、肠套迭 多见于婴幼儿。
如患儿阵阵哭叫,腹部触及包块,腹肌紧张时应疑为本病。
钡灌肠透视可予鉴别。
但过敏性紫癜可同时伴有肠套迭,故应引起注意。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