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塘秋潮如此壮观而又如此准时呢? 这是许多人很自然地想到的问题。
对此,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事有一个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
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
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
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
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
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
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
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
他们的满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当然,传说不过是传说而已。
钱塘秋潮如此之盛的原因,主要是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钱塘江外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
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到20公里。
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
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
是不是所有喇叭状的海湾都能产生涌潮呢? 回答是否定的。
海宁大潮的形成,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交,东南风盛行,风向与潮波涌进方向大体一致,风助潮势,推波助澜;潮波的传播在深水中快,在浅水中慢,钱塘江由深变浅的特点极为突出,这种特殊条件,能使后浪很快赶上前浪,层层巨浪叠加,形成潮头。
此外,潮涌与月亮、太阳的引力也有关。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
"因为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着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就特别大,而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引力最大的时候,此时出现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
有人问及,钱塘秋潮会不会产生变化? 其实,说起来,钱塘秋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由于潮势最盛位置的变化,人们的观潮点也随之改动。
宋时的观潮点在杭州以上析成直角的河段。
明朝以后,海宁盐官镇左近始成观潮胜地。
现代江海变化,最盛潮位曾西移头蓬,近年又有东移八堡之势。
而最令人关注的,是1985年钱塘秋潮的衰微现象。
1985年农历八日十八日,按例是观潮的吉日良辰,这天,十几游人前往盐官镇观潮。
可是,潮水来时,只见一条很细很细的钱线,缓慢逼近,银线时隐时现,越近越连不成线到得近处,仅止片片浪花,涌潮高度只有50至60厘米,使观潮者们大为扫兴。
有人担心钱塘秋潮就此消失了。
事实上,钱塘秋潮江没有消失,但是,让人不无忧虑的是,近十年来,秋潮的确渐渐衰弱了。
而1985年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有关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澉浦以西已累计围垦海涂80万亩,使八堡以上的河道变窄,造成进潮量减少,河床抬高。
再加上1985年的梅雨时节,钱塘江流量比历年平均数减少了1/3,对泥沙的冲刷力大大减弱。
大量被海潮带上来的泥沙淤积在尖同一带江面,使这一带淤积增厚,迫使江道主线南移。
这样,当海潮涌进钱塘江时,只提折向南面逆流而上。
由于流路加长,潮的能量消耗过大,当海潮到达盐官镇时,已经是"精疲力竭",成了"强弩之末"了。
据此,有关人士推知,因为整个杭州湾的喇叭口形状未变,所以钱塘江潮不会消失。
但由于江道的逐年变窄,钱塘潮的交汇点将逐步东移。
今后,观潮的最佳点,北岸在盐官镇以东的丁桥至十堡一带;南岸在杭州肖山县围垦十七工段。
钱江潮为什么特别大 世界上有涌潮的河流很多,如南美的亚马逊河、北美的科罗拉多河、法国的塞纳河、英国的塞汶河等,但钱塘江涌潮的强度和壮观现象,除亚马逊河外,其它河流均无法与之媲美。
亚马逊河的涌潮强度与钱塘江虽可一比,但钱塘江河口江道摆动频繁,涌潮潮景变化万千。
因此钱江潮可说是独占鳌头,无与伦比。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特别汹涌和巨大呢?喇叭形的河口是原因之一。
杭州湾外的江面宽度约100千米,往里则急剧收缩,到距湾口90千米的钱塘江口的海盐澉浦时,宽度只有20千米,而杭州市区的河宽仅1千米左右。
当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
又由于这里的河底有大量的泥沙淤积形成沙坎,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沙坎,水深减小,阻力增大,前坡变陡,后坡相应变缓。
当前坡陡到一定程度后,前锋水面明显涌起,从而形成涌潮,甚至翻出浪花。
不过世界上有好些江河的河口,也是外大内窄、外深内浅,为什么没有象钱塘江大潮那样汹涌澎湃?原来高潮的出现与河水流动的速度也有关系,当潮水涌来时,它的前进方向是和河水流动的方向相反的。
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
另外,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或东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
总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状、河床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的影响。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