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各级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有计划地建设和该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管理等。
具体的措施是: (1)管理和控制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消灭传染源或使传染源无害化的工作称为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许多传染病,如痢疾、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在发病的早期传染性最强,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人,就能及时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早报告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人或确诊传染病病人后,应迅速向当地卫生院或防疫站报告。
早隔离能够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做到病人不出门,他人不串门。
早期合理的治疗,有利于早期治愈,降低病死率。
对带菌者和与传染病病人接触者也应加强管理,应在防疫人员指导下对他们进行观察和定期检查。
许多动物传染病也能传染给人。
因此,对有经济价值的有病动物,如患布鲁氏菌病的家畜可给予隔离治疗。
对无经济价值或危害性大的有病动物,如患狂犬病的狗,患炭疽的动物,应杀灭、焚毁。
人与家禽、家畜分居,也是预防人兽共患病的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再传染给健康人,中间需要特定的传播途径。
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
有些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还可通过输血、性交、分娩等途径传播,也可以由母亲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就是注射或服用有预防疾病作用的疫苗、菌苗,使人获得对相应疾病的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如人体注射麻疹疫苗后,就能产生对麻疹的免疫力,避免麻疹的发生。
药物预防:有些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但有些药物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如疟疾,可口服乙胺嘧啶预防。
对接触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人,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啶可以预防。
管理传染源。
传染病之所以能够流行,离不开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所以预防工作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传染源可以是疾病的患者、隐形感染者、携带者及被感染的动物。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要尽早隔离,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其他接触物都要消毒处理。
对隐形感染者和携带者要进行临床观察。
被感染的动物,像牛羊、鸡鸭等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应当尽力治疗,无法治愈的在宰杀后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像蟑螂、苍蝇、蚊子等害虫则要毫不留情地消灭。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