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66公里。
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出海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的多瑙河”,因此,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西双版纳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和1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近84万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
长期以来,他们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为开发祖国的疆土,缔造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傣语“西双版纳”直译为“十二千块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
傣家人说西双版纳古时称为“勐巴纳西”,意思是“一块神奇、美好的理想国土”。
年平均温度21C左右,因此这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冰雪。
一年分为两季,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旱季;5至10月为雨季。
1月最冷,2月平均气温16C,6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C。
旱季天高气爽,雨少光照强,此时祖国内地正处寒冬,而西双版纳却温暖如春,遍地绿荫葱郁,鲜花正放,毫无立冬意,正是人们前来避寒、休息、疗养旅游的黄金季节。
傣族先民早在汉代就居住在云南的西南部,唐宋时先后隶属于南诏和大理国;元代隶属云南行省明朝在这里全面推行土司制,明隆庆4年(即公元1570年),宣慰刀应勐把管辖区划为十二个征收封建负担的行政单位——版纳,西双版纳之名由此而来。
西双版纳境内有珍贵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360万亩,其中有70万亩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
在这些茂密的丛林里,蕴藏着两万多种植物资源,其中高等植物有5000多种,约占全国的1/6。
特有、稀有、孑遗种约300多种。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渐危植物如树蕨、臀形果、天料木、木莲、鸡毛松、苏铁、小叶轮种草、百日青等达51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植物的15%,故有人说它是“植物物种基因库”。
这些树种至今已繁衍了100多万年,既原始又古老,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仅西双版纳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云树、黄果木、胡桐、藤黄、美登木、三尖杉等。
可直接利用的经济作物达1200种,是我国植物最密集、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丰富的植物和温和的气候,各种动物生存繁衍有了块理想家园。
目前有鸟类近400种,兽类达67种,昆虫1437种。
其中,亚洲象、兀鹰、白腹黑啄木鸟、金钱豹、印支虎等为世界性保护动物。
懒猴、白颊长颈猿、金钱豹、虎、象、野牛、羚羊、赤角犀鸟等20种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熊猴、金猫、原鸡、孔雀、孔雀雉等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境内还有我国珍贵、稀有的两栖动物巨蜥、蟒蛇、虎纹蛙、大壁虎等,不仅有科研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